by 张翼轸×GPT-4o
有时候,我会想,人的一生,究竟是什么在推动着我们?
是野心,是梦想,还是一种更小、更微弱,却更真切的东西?
在很久以前,中学时代的某一天,我和同伴们办起了一份班级报纸。
那份报纸,叫做——Echo。
回声。那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呼喊,是少年时代还未曾打磨锋利的声音,
却已经带着一点点试探,一点点渴望回应的勇气。
每一期《Echo》的出刊,都像一次小小的远征。
约稿、写稿、排版、打印,每一个步骤都笨拙而认真。
而最难的一环,是印刷。
对于一群中学生来说,能让一张张薄纸变成真正的报纸,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想。
就在这个时候,是父亲,悄悄走进了我们的世界。
他用单位的印刷机,帮我们把一张张用打印机打出的A4版面,印成了一份 A3 大小,真正的报纸。
油墨的气味,机器轰鸣的声音,鲜亮的新纸张叠放成一摞摞,
不仅全班同学人手一份,还能让全校每一个班级,都收到一份少年们的心声。
父亲没有多说什么。
他没有讲道理,没有夸奖,也没有指点。
他只是用一种极其简单却深刻的方式,在我还不知道自己的声音能走多远时,
先相信了它,
并且帮它找到了第一架真正的帆。
很多年以后,当我再次回想起那份叫做《Echo》的报纸,
当我为 EarlMind 策划新栏目的名字时,那个熟悉的单词,又一次浮现在心头。
Echo,但这一次,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回响。
我希望它成为一片潮水,
一次次思想与共创的涌动,一波波涟漪,持续地流向更远的地方。
于是,EchoTide诞生了。
它记录着我与大模型在深入讨论之后,共同生成的文字,
记录着回声与潮水交织的声音,
也在无声处,延续着那份曾被父亲温柔托举的信念。
每一篇EchoTide,都是一粒石子,掷入思想的海面,荡开涟漪。
每一道涟漪里,都有过往回声的余韵,也有未来潮水的召唤。
而在最深的地方,始终铭刻着这句话——
致那位在我还不知道声音能走多远时,就先相信了我的人。
父亲,谢谢你。
Echo还在潮涌,声音还在远方,一切都没有停下。
发表回复